近日,中國鐵建在京召開的2025年工法關鍵技術鑒定會傳來消息,中鐵二十二局五公司研發的兩項深水基礎施工技術順利通過鑒定,被認定為達到“國際先進”水平。
面對深水橋梁建設中的共性難題——深水巖溶與膠結性砂礫層交織的復雜地質環境,傳統施工技術常陷入漏漿塌孔、工期失控、成本激增的困境。中鐵二十二局五公司以創新破局,在兩大技術領域取得系列突破。
珠肇高鐵西江特大橋跨江段巖溶樁基(中鐵二十二局五公司 供圖)
巖溶地質攻堅:在復雜巖溶塌陷區大直徑樁基成孔施工方面,該公司創造性提出了“旋挖鉆+長護筒+沖擊鉆”的接長成孔方法,解決了因地質環境及機械差異等影響造成的塌孔及漏漿問題,提升了鉆進速率,縮短了施工工期;并提出了利用可調節式導向架下沉長護筒的方法,保證了長護筒垂直度,解決了沖擊成孔易發生斜孔、彎孔的問題,保證了鉆孔質量。
珠肇高鐵西江特大橋主橋主墩最后一個圍堰封底(中鐵二十二局五公司 供圖)
砂礫地層突圍:在深厚膠結性砂礫層雙壁鋼圍堰下沉施工方面,該公司提出了膠結性砂礫地層預處理施工技術,實現了對圍堰位置地層的全攪松處理,保證了圍堰刃腳正常切削土體下沉;提出了一種圍堰內利用鋼護筒搭建的作業平臺,平臺可以隨時調整高度,實現了覆蓋圍堰堰內全部區域取土作業,提高了施工效率;提出了液壓振動鋼板樁(鋼管樁)單點沉樁方法,減輕了對大堤擾動并保障了圍堰壁體安全,解決了深厚膠結性密實砂礫地層難以破松、圍堰下沉變形等技術難題。
目前,兩項技術已在珠肇高鐵西江特大橋全面應用,施工效率大幅提升,施工成本顯著降低,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。
近年來,該公司以高新技術企業與重慶市企業技術中心平臺為依托,借助在建高精尖工程,申請深水基礎施工領域專利23項,其中,公開發明專利8項、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4項、德國專利1項,不僅展現了強勁的技術創新能力,更為行業技術進步提供了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