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香港職業安全健康局主辦的第二十五屆“香港建造業安全大獎”頒獎典禮在港舉行。由中鐵建設承建的香港瑪嘉烈醫院項目憑借“科技護盾+安全引擎”的雙驅動管理,榮獲“最佳高處及離地工作安全改善計劃”銅獎。
瑪嘉烈醫院項目總建筑面積8.57萬平方米,是香港重點民生工程。該項目位于人口集中的高密度城區,施工工期緊張、作業面狹小、交叉作業多且人員流動性大,如何實現項目現場的安全管控為工程順利施工保駕護航?該項目團隊以“智慧建造”為理念,推動科技創新賦能本質安全,累計實現707970個安全工時,交出一張滿意答卷。
AI安全質量監測平臺——4S系統平臺(田壇 攝)
“瑪嘉烈醫院項目整體團隊年齡在35周歲以下占85%,大家都是青年職工,要組織動員廣大青年立足本職崗位,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。”在青年突擊隊成立大會上,項目負責人這樣講道。以青年突擊隊為主線,該項目又創建“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”,他們通過頭腦風暴法,創新引入AI安全質量監測平臺-4S系統平臺,對墻面平整度、焊縫缺陷等施工質量問題實現自動識別與智能預警,并與“網格化”安全監管體系聯動,全年累計閉環整改質量隱患40余項。同時,以“五小”創新活動為抓手,研發“醫療空間全生命周期健康系統”,從源頭降低交叉感染風險,助力打造綠色、安全、智慧并重的新一代醫院樣板工程。
智能安全帽檢查區(田壇 攝)
“你已進入高風險施工區域,請正確佩戴防護用品,遵守安全規范,注意施工安全……”在該項目施工人員進入危險區域時,安全帽上的語音預警會報警。項目團隊依托智慧工地平臺,系統自動生成紅黃綠三色預警,AI視頻監控識別未佩戴安全帽、違規越線等行為30余次,語音實時提醒,實現“智能識別—即時響應—閉環整改”的全流程管理,推動安全管控從“人防”向“技防”轉型升級。同時,項目團隊通過“網格化”監督模式,將施工現場劃分為三個安全責任網格,由青年安全崗成員分片包干、實時巡查,又可以為“技防”覆蓋不到的地方進行人為預防,確保安全生產“零事故、高標準、高效率”。
榮獲“最佳高處及離地工作安全改善計劃”獎項(田壇 攝)
在此次技術比武的環節中,項目全員參與了“質量守護者”崗位練兵,爭做“安全青衛士”,利用BIM技術精細化建模,優化機電管線與醫療設備接口預埋,定位精度誤差≤5毫米,保障MRI、CT等設備“零返工安裝”。推行“樣板先行”制度,團隊打造的病房樣板間集成無縫抗菌吊頂、冗余電路設計等10項醫療專屬工藝,構“雙檢+雙測”質控體系,施工班組自檢與項目安全質量部門聯合復檢并行,通過50余項專項檢測,一次驗收合格率100%。